学生工作

学生工作

社会实践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学生工作 -> 社会实践 -> 正文

【闽台语缘】以语为桥,同脉相连——新浦京8883官方网站闽台语缘实践队探寻闽台两岸方言演变与传承

作者: 发布时间:2021-10-01 点击数:

闽南语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福建泉州,随躲避战乱的移民传播到福建东南地区。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受地方文化的影响,闽南语在不同地区间逐渐产生了音调、日常用语等方面的区别。为了进一步了解闽南语的历史与发展现状,深入探究当前闽南语与文化发展的关系以及对闽南语的传承和创新方法提出建议,新浦京8883官方网站闽台语缘实践队于7-8月分别对来自厦门、漳州、泉州、台湾的闽南语使用者进行了采访,并于95日在闽南语较为普及的厦门沙坡尾地区进行了实地走访调研。

几位受访者分别成长于厦、漳、泉、台四个地区,都熟悉各自地域闽南语的日常使用并且接触过其他地域的闽南语,对闽南语的地域差异有深切体会,也对闽南语的传承方向有自己的感悟。

通过采访,该实践队获知:

1)目前闽南语传承途径主要为家庭日常交流,缺乏系统性传承途径。

受访者均表示,其学习闽南语的主要途径都是通过与老一辈的日常对话。台湾地区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仅在小学接受过学校系统的闽南语教学。来自四个不同地区的采访对象都表示,闽南语几乎成了爷爷奶奶那辈人的“母语”,日常的交流全部依托闽南语来完成,甚至不少人由于普通话掌握程度较低,只能用闽南语进行交流。到了自己的父辈,使用闽南语的人数逐渐下降,但是父辈人也可以流利地使用闽南语进行日常的交流。但是到了自己这年轻的一辈,由于普通话的普及和学校使用普通话的要求,几乎很少有人能够顺畅地使用闽南语了。

2)随着年龄的增加,使用闽南语的频次逐渐降低

受访者均表示随着自己年龄的增加,使用闽南语的频次是逐步降低的。在自己很小的时候,与家中长辈交流以闽南语居多。但是到了学校后,一般仅会使用一些细碎的闽南语词汇,大体的语言框架以普通话为主。但是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来自泉州的受采访者表示自己在初高中时使用闽南语的频次并不高,但是到了大学由于外地的朋友比较多,与同乡人使用闽南语进行交流会有亲切感,因此使用闽南语的频率突然就变得高了起来。

3)外地朋友对闽南语学习保有一定的兴趣

受访者表示,身边朋友对闽南地区这门独特的语言都是有着相当的兴趣。他们有时也会教授外地朋友一些简单的闽南语词汇和发音。一位目前在北京读书的厦门受访者表示:外地人对闽南话有比较大的兴趣,比如他们也会知道闽南话里的一些标志性的词语或者说话的特点。但是真正想学的人还是少数。

4)厦漳泉台四地的闽南语语音用词等存在一定差距

大多数受采访者表示不同地域之间闽南语的差别主要在于腔调的不同及用词的差别。如泉州的受访者表示当地闽南语腔调可能比较平平无奇,但是像晋江那一带,语句尾音一般会上扬,像泉州市里面的一些地区也会把尾音翘得特别长。有的受访者表示,厦门和台湾的闽南腔更加相近一些,但是漳州与泉州的闽南话与厦台存在着包括词汇等方面的较大的不同。比如同安地区。语音语调上,比如“鱼”“猪”,市区会念/hi//di/,郊区念/hu//du/,泉州有的地方就念/hə//də/;“读书”这个词,市区念/ta tse/,但是郊区或者泉州就念/ta dsɩ/。用词上,比如/to dau/(转成汉字为“土豆”)一些地方就会理解为“花生”,但一些地方就会理解为“土豆”,而土豆也有“马铃薯”和“番仔地瓜”两种念法。

5)闽南语发展和保护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实践采访中,各位受访者均表示现在闽南语保护存在一定困境。除了台湾受访者曾在学校接受过系统的闽南语教育外,其它受访者均未接受过系统的闽南语教育。不同的受访者对如何保护和推广闽南语、促进闽南语发展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法。有受访者表示人们应该去学习闽南语的原生词,而非由普通话转化而来的衍生词。有受访者表示可以开展一些闽南语文化相关的课程,如新浦京8883官方网站的《闽南语入门》课程。因为闽南语教科书多有些晦涩沉闷,而有一个优秀的老师带入学习将会妙趣横生。除此之外,还有受访者提出可以更新闽南语的传播载体,可以通过流行音乐或者网络短视频来传播闽南语文化,从而让更多的年轻人能产生对闽南语的兴趣。

                                                      /闽台语缘实践队

/闽台语缘实践队



TOP